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我力能扛鼎 第292节 (第2/3页)
三月初四,清明当日。 ??印坊里最后一波病人将要离开了,两月里送走了四波病人,一应事务都有旧例可循了,井井有条忙活着。 ??男女老少终于摘了帷帽,穿回自己的衣裳,坐院里忙着叠金银纸船,等着回家祭祖。 ??唐荼荼抄起鼓槌往铜锣上重重三敲,展了个笑:“诸位听我一言。” ??“疫情未绝,回了家也不能掉以轻心啊,谨防再次染上——每个村镇的医馆、药铺,每日黎明时分都会下放新一天的洗眼水,一瓶只售五个铜板,每瓶保质期为三天,可以用来清洗眼睛,清洗伤口,什么跌打损伤都能拿来洗一洗。” ??“装药水的小瓶对大伙儿没什么用,但匠人烧瓶很费事,大家用完了要把瓶子送回换药点。” ??一瓶盐水五个铜板,定价低得离谱了,盐水上游的原料供应有了章程后,成本会越来越低的,但琉璃瓶的价压不下来。 ??谁也不敢说装药水的小瓶子是贡给皇家的琉璃厂造的,怕百姓不去换药,反把琉璃瓶昧下私下买卖。 ??唐荼荼絮絮叨叨说了好一程,叫底下长着耳朵的都磨了个耳熟,病患纷纷笑道:“姑娘快歇歇吧,这程子你天天讲,全记住啦!” ??唐荼荼放下心。 ??如果有得选,她也不乐意做碎嘴子招人烦。这通讯交流全靠嘴的时代,想让每个人听你话不是容易事,要么像二哥,权字当头,要么像华琼,站在那儿就叫“财源”。 ??她两者皆无,吃喝坐卧跟病人在一块住了这许久,官家女的架子早端不住了。 ??大伙按捺不住一窝蜂散了,来接亲的家属又留下许多礼物。农门没什么稀罕东西,腌菜咸蛋鸡鸭鱼肉,质朴也实用。 ??病人散尽后,印坊的大门又关上了,隔断了刚透进来的那一点自由的空气。 ??医士仆役各个唉声叹气。 ??唐荼荼忍不住笑:“知道大伙都辛苦了,再熬三天,每人去年掌柜那儿领十两赏银——县衙里还会颁彰功书,就是一本写有你功绩的书,举人亲笔作文,县令盖上小印,是能留作传家宝的珍贵物件啊!” ??众人哄然笑起来,被她三两句哄得又提起了劲。 ??印坊大扫除,所有围绕疫病所增建的设施全要拆除,回到原样。 ??医士们忙的是另一事。影卫搬来两只沉甸甸的木箱,里边是各镇各村交上来的两千余份病案。 ??唐荼荼弯着身,把病案一摞一摞往桌上抬,话是对着医士说的。 ??“我常听你们唠嗑时说起来,说十几岁的小大夫处境尴尬——好的大夫都是一张张病案堆起来的,老练才能通达。可大夫的考试比科举还难,没考进内舍的医士不能入医籍,不能自个儿开堂坐诊,只能在大药房干点碎活儿,熬五六年甚至更久,攒足了经验才能写方看病。” ??倒也有出类拔萃的,像杜仲师从御医,自己本事也强,去年在太医署上舍大考中评了甲等,这就算是出师了,在官府登名入册便能执医坐诊了。 ??再有廖海这样的,家里开着本地最大的医馆,家学渊源深厚,将来自有长辈给安排前途。 ??大夫也论师承,论家学,论财力,一等差一等,能差出天地之别来。 ??从县学出门的医士,还不算医,多数会落入无病人可看的窘境里,要么埋头苦背经方典籍,花几年考进去,要么找家大药房做抓药小徒,干白工,一年一年地熬资历。 ??他们没有规范的实习渠道,最后往往进退两难,变成游街窜巷的赤脚郎中,撑一杆幡,写上“包治百病”,跟医馆抢生意。 ??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眸子星亮:“姑娘又想出什么主意了?” ??唐荼荼笑盈盈一指面前几大摞。 ??“这不,病案来了——这是此次赤眼疫、全县所有患者的病案,都在这儿了。我们先按照各镇、各村、各街道为单位分类,再仔细审对病案,看看有无错漏,最后总结出一个赤眼病有多少种不同的表征,多少对症的药方。” ??一群少年摸不着头脑,抓起几张病案翻了翻,实在是大同小异,料想这两千份病案里也不会几个特别的,一个眼疾能变出多少花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