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太子宠婢日常 第109节 (第1/2页)
折筠雾过去,抚平他的皱起的眉头,“殿下,别生气。” 太子笑了笑,道:“我刚刚想,天下百姓,在我的眼里,到底是什么?” 折筠雾有些惊讶,又升起隐隐的骄傲。殿下没有说天下百姓在众臣的眼里是什么,他只问在自己的眼里是什么。 但她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,只能陪伴在他的身边,静静的搂着他。 一直从天黑,太子都没有下定论,折筠雾就去外头跟刘太监说,让他去提点热腾腾辣一点的膳食过来。 刘太监走了,折筠雾想了想,又把阿昭带过来。今儿个太子殿下想来要在溪绕东呆的很晚,阿昭待会找他们找不着,也会哭闹,便索性带过来。 谁知道一带过来,她去外间处理东宫的杂事,回来的时候,就见太子殿下气闷的坐在案桌前,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,端着脸,皱眉看折子。 而阿昭,他自己搬了张小矮凳坐在太子的脚边,拿着一本书,也气啾啾的背对着太子坐着,端着脸,皱眉看书。 折筠雾:“……” “用膳了。” 父子两人站起来,大的从书案后头绕出来,小的已经奔过来了,抱住她的腿就告状,“阿娘——阿爹都不理我!” 第92章 赈灾(2)) 加更 阿昭搬着自己的小板凳给太子。 “阿爹, 坐!” 阿娘说阿爹很累,很累就要坐。 坐着就不累了。 太子也知道自己冷落儿子了,便抱起他去一边用膳。 折筠雾给他夹菜, 夹的都是肉, 一块接一块,看着太子殿下吃完了, 她才认真鼓励,“殿下, 总要吃饱了饭,才有力气做后面的事情。” 阿昭不明所以, 但也不妨碍他接话,“阿爹, 吃饭饭, 长高,长大,有力气!” 太子心里一哂, 觉得自己竟然让妻儿跟着一起担心,实在是不该。 他之前决心不让珺珺跟着操心这些事情的。他还是喜欢看她无忧无虑的模样。 于是笑着摸摸阿昭的头, “好,阿爹多吃饭。” 不过这般一来,阿昭就知道要让着阿爹了,他晚间一般要纠缠着跟阿爹阿娘睡的,今天自己主动回侧殿去, 还留下了猛虎。 “猛虎给阿爹抱着,将军就给阿娘吧。”他小声的跟太子道:“将军长的难看,阿爹,你就别跟阿娘抢了, 阿娘眼光不好。” 太子一拍阿昭的背,“回去吧,阿爹也不抱猛虎,你阿娘也不要将军。” 他一直都是抱着珺珺睡。 阿昭气鼓鼓的走了,临走前对阿爹的忍耐和宽爱瞬间没了,瞪了他一眼,蹬蹬蹬踩着小步子回去。 ——臭阿爹,竟然嫌弃猛虎。 好不容易赶走了儿子,太子回床上,折筠雾已经躺下了,太子掀开边边的被子睡进去,将人搂怀里,问道:“珺珺,这么多年前,我还没有走错过路,这回要是走错了,怎么办?” 折筠雾也抱着他,“殿下,顺着你的心走,便行了。” 然后顿了顿,小声的凑过去问他,“殿下,你在等什么?” 太子便觉得当年的小丫头长大了,也知道不看表面看内里了。 他叹气一声,拍拍珺珺的背,“抚州比起京都来说,离江南更近。” 折筠雾先时还没明白是什么意思,后面一细思这句话,立马就从床上坐了起来。 她打了个哆嗦,“陛下这是在试探你吗?” 太子将她拉到怀里轻轻拍了记下,给她暖了暖手,低声道:“若是有信从江南来,马行阜阳,便能比抚州信晚来三天。但若是马行川银,却比抚州来的信晚八天。” 折筠雾:“三天……今日已经过了。” 怪不得殿下前两天还算是有气力在朝堂上面周旋,今日回来却进了溪绕东。 太子点头,心头对皇帝涌起一股失望。这中间差的五天,便是给他的试探。 他紧紧的搂着珺珺,好似这般心里就镇定多了,道:“这五天里,我若是等着父皇的信来,那算不得好的储君——这延迟的五天,要死多少百姓?” “我若是不等这五天,父皇表面上会夸,心里必然还是介意的。” “我猜着,父皇还想看看我会怎么办。” 这封从江南来的信,他都能知道内容,必然是让他直接号令朝廷去赈灾,但这是皇帝的权利,他没有帝令,根本不敢擅作主张。 折筠雾越听越心惊,因为她听太子道:“抚州重灾,帝行江南,那江南总督定然会派人第一时间去赈灾,京都这批粮食和银两,是去收拾残局的,虽然也很重要,却在父皇的心里,百姓能温饱了,那京都的银两和粮食晚几天,也没有什么关系。” “于是,他的信从川银来,便是于情于理,也说的通了。” 父皇什么都想好了,只设了个局让他解。怎么解,都是错的。 折筠雾往太子怀里一钻,“殿下,你怎么这般难啊。” 太子见她难过,笑着道:“也不难,你不是说了吗,跟着心走就好了。” 抚州传信来的第四天,户部尚书说一切都整理完了,就等出城。 太子坐在大殿里面,点了点头,“那便出发吧。” 话一出,难免有几个大臣动容,就是蜀陵侯和辅国公两人,站在大殿里互相看了一眼,心里也是佩服太子的。 此事已经不在粮